69看书网 » 校园小说 » [红楼]林家子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115章 (3/3)

第115章 (3/3)

文/dudu
[红楼]林家子 | 本章字数:328.63万字 | | [红楼]林家子txt下载 | [红楼]林家子手机阅读
对大昌、对百姓的重要性,效率百倍于前,这是何等惊人的事!

当下有人不顾李熙在侧,起身惊问道:“此话当真?”

林楠肯定的点头:“当真!”

“你在哪本书上看见的?你怎知它就有百倍之效?”

林楠道:“哪本书不记得了,但此法可不可行,有没有百倍之效,试过不就知道了?”

必须不记得了啊,他不能说自个儿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吧,食盐工业的流程:海水→蒸发池→结晶池→粗盐和母液……

可行自然是绝对的,毕竟是后世证实了的东西,至于有没有百倍之效——好吧,他承认他是胡诌的,反正这句话这么笼统,要看你怎么算了,如果盐田够大的话,也不是不可能……

在林楠的那个世界,晒盐之法在明朝的时候便被发明出来,却不知道为何,一直未能普及,直到清末光绪年间,才渐渐流传开来,取代了原有的煮盐之术。

煮盐之法,效率低下,耗费人力物力巨大,而且忒不环保……林如海做的是巡盐御史,是以林楠在这方面接触的最多,是以对古代工业最不满的,就是这煮盐之术了!

效率低什么的其实都在其次,林楠最看不过去,是区区一个食盐,就成了百姓脖子上的一根套索,就成了贪官污吏奸商们的聚宝盆!扬州的官员和盐商狼狈为奸,官盐私卖,从中获利无数,个个吃的脑满肥肠,在被他们吞吃了大半的同时,朝廷还能从中收到占了近五分之一国税的盐税来,可见百姓在吃盐上,等于又交了一次丁税,偏偏这丁税,绝大多数还不是给了朝廷,而是被盐商吞吃了去!

在林楠想到盐税的同时,李熙显然也想到了此处,虽然如今有了水泥瓷砖什么的,国库有了不少盈余,可是眼下正大修河堤,花钱花的跟流水似得——这法子好是好,可是在盐税上……

他有些算不过帐来,目光落在林如海身上:“林爱卿,你管着户部,你看这个……”

林如海闻声上前,淡淡道:“臣略略算了算,若当真能普及此法,百姓只需以三成的价格吃盐,在盐税上便能与之前相当,甚至更胜以往。”

林如海这个帐,算的大家都糊涂了——林楠的法子出来,虽然成本是少了,产盐是多了,可是食盐上原本就是暴利,成本几可忽略不计,买盐的人也没增加,怎的价格降了,盐税不降?

林如海淡淡道:“若此法果真有百倍产量,且耗人力极少,臣建议陛下采用官制商销制——禁止百姓私下煮盐晒盐,但官府盐场的盐尽便可敞开了卖,再无官私之分,盐商再也无法从中获取数倍之利,到百姓手里,自然要便宜的多。”

顿了顿又道:“盐政之弊,在于专商,官视商为利薮,商视官为护符,官商勾结,因循苟且……若用此法,废除专商,所获之利自然尽归国库。”

李熙立刻便懂了——朝廷只需掌握盐场,不许人私自晒盐煮盐,谁要买盐都可以到盐场来,反正有卖不完的盐,你爱花钱屯就屯去——最重要的事,谁说产率是之前百倍,就得降价到百分之一?盐场掌握在朝廷手中,还不是想卖多少钱卖多少?

林楠佩服的看向他爹,强人啊强人!他不过是将晒盐之术拿了出来,他爹立刻就想出了一整套推行的法子,连国有企业都弄出来了,真是了不得……

他拿出东西的时候,并不是那么笃定的一定能治得了盐商,毕竟大昌之所以用民制官收商销的专商制,多是为了大笔大笔的税银,只是降低成本一项,对盐税上的帮助实则有限的很,毕竟食盐的利润全然不在成本上。

李熙既想通了,如此有利百姓又有利于国库的事儿,自然是非做不可,看林楠越发顺眼,觉得这位小财神浑身都在闪金光似得,道:“既然如此,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,至于选址建盐场的事儿,林楠……”

林楠闻声,立刻向他爹身后一躲,建厂子这种劳心劳力的活儿,他可不愿意去……

李熙一句话憋在半中央,终于明白林如海为何总想着揍他了,咬牙忍了,道:“你去一趟工部,挑选合适的官员,负责将他们教会了……老三你得闲的时候,也去看一看。”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114章(3/3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